• 介绍 首页

    沧澜道

  • 阅读设置
    沧澜道 第355节
      谢恒盯着王神奉:“且不说今日乱局出自谁手,刺杀陛下的刺客哪里来的,撇开尔等是否有谋逆之心,就只算郑平生与她洛家之事,她血债血偿,亦事出有因。”
      谢恒说着,环顾周遭:“郑平生滥用职权陷害平民致死,本就该罪加一等,如今却能安享晚年,尔等不觉不公吗?”
      “看来谢司主对此案心存不满许久,”王神奉闻言,端起茶碗,用看后生的眼神看着谢恒,“那之前为何不说?还是说如今不过是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以谋自己的私心?”
      “的确是谋自己的私心。”谢恒冷静承认,王神奉眼中露出笑意。
      谢恒笑起来:“难道这世上,只允许你们世家有私心,我就不能吗?洛婉清求一份公道,从扬州到东都,如今她以身入局刺杀郑平生,虽有过错,但亦有因。我身为夫君,自当以身相许,既然郑大人当初能将功抵过,那陛下——”
      谢恒转头看向高处李宗,拱手道:“昔年陛下遇刺,臣为救陛下重伤之时,陛下曾赐臣一道免死金牌。过去微臣手持此令,只当提醒之用,提醒自己,牢记陛下恩德。”
      “恒……”
      “但今日——”谢恒语气骤重,打断李宗寒暄的话语,抬起头来,认真道,“微臣愿以免死金牌,请求陛下,饶我夫人一命!
      第174章 (补2)
      ◎你是崔恒?◎
      “你荒唐!”
      一听这话,李宗怒喝出声,随即意识到自己失态,他扫了一眼周遭,压住情绪,安抚道:“恒儿,你今日饮酒,朕当你说得是醉话。”
      “陛下不敢吗?”
      谢恒看着李宗,平静道:“陛下,您乃天子,您的权力乃上天授赐,任何人夺予不得。您给的免死金牌,保一个为父报仇的孤女,难道不够吗?若有人有异议,那冒犯是天威,他们是大不敬,是谋逆,是乱臣,陛下有何可怕!”
      “谢司主这是为一己之私将父皇置于焦火之上了。”
      谢恒话刚说完,李归玉的声音就从门外传来,他提步入内,所有人都抬头看向他,就见他身上衣衫有些凌乱,呼吸急促,明显是一路赶过来。
      他抬手行礼,恭敬道:“父皇。”
      “归玉来了。”
      看见李归玉,李宗松了口气,抬手指了自己身侧最近的小桌道:“来,归玉坐这里吧。”
      “多谢父皇赐座,但儿臣尚有话要说。”
      李归玉朝着李宗行礼之后,抬头看向谢恒:“方才听到谢司主力保罪女洛婉清,不惜以免死金牌相挟,谢司主如此偏袒之举,就不怕引起民愤吗?”
      “民愤?”
      谢恒嘲讽出声:“谁是民?是诬陷平头百姓洛家的郑平生是民,还是洛家是民?为何而愤?愤的是洛氏出身卑微人如草芥满门冤死却还要跪地道歉,还是害人满门还能富贵终老?如论民愤,今日洛婉清此举大快天下;若论法纪尊卑,陛下的免死金牌,是郑氏不认,还是殿下不认?还是说——”
      谢恒转眸看向王神奉:“是南衙十六卫不认?”
      王神奉闻言,神色冷了几分。
      谢恒看向李宗,行礼道:“陛下,方才监察司拦截了一名送信出去让南衙十六卫带人包围监察司的探子。今日花园中埋放了火药,混入了三波刺客,陛下,洛婉清到底是护驾平乱,还是为私怨刺杀郑平生,此事待定。”
      说着,谢恒看了周遭一眼,意有所指道:“但天威不容触犯,今日陛下免死金牌在,想赦谁,便可赦谁。若有异议者,臣,万死不辞,定当诛其全族,以震朝威。”
      话说到这里,众人算是听明白过来。
      今日有三波刺客来刺杀李宗,刺杀之后,监察司围困众人搜查刺客,王神奉竟然直接调南衙十六卫的人过来做某些准备。
      这个消息让在场所有人心惊胆战。
      赦免洛婉清似乎已经成为李宗此刻彰显自己作为天子尊严,与世家博弈的筹码。
      李宗面上不显,沉默着不说话,旁边李归玉扫了一眼李宗神色,立刻道:“谢司主好大的口气。今日若你力保洛婉清,来日郑氏谋反,兵乱四起,该算在谁头上?”
      “郑氏谋逆那自然是算在郑氏的头上。”
      “郑家势大,若郑氏备战,威胁国本,谁来负责?”
      “我负责。”谢恒答得毫不犹豫,随后他一撩衣摆,跪在地上,认真道,“微臣谢恒在此起誓,若郑氏敢有半点忤逆之心,微臣愿亲自率军,一月之内平定司州,如果让郑氏踏出司州半步,微臣提头来见!”
      听到这话,所有人脸色顿变。
      郑氏在司州拥兵数万盘根错节,一月内灭郑氏,这简直是狂言。
      “谢恒,”谢修齐紧捏手中瓷杯,忍不住道,“你休要太过狂放!”
      “年轻人嘛,”王神奉轻笑起来,盯着谢恒眼中尽是杀意,“说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言论,倒也不稀奇。”
      周边人议论纷纷,李宗盯着谢恒,他看着谢恒的眼睛,斟酌着谢恒的用意。
      过了许久,他终于开口:“现下说这些,还太早了些,朕相信郑氏会明白这是个误会,朕也相信,今日应当有许多误会。毕竟是恒儿大喜之日,罢了吧。”
      他似是妥协让步,叹了口气道:“今日这些刺客不必查了,至于那些给十六卫送信的人,或许也不过是诬陷他人的幌子,毕竟十六卫归属朝廷,又岂是哪个朝臣能命令的呢?就这样算了吧。而洛婉清……”
      李宗想了想,抬眼看向谢恒,只道:“恒儿这样看重她,那朕免她一死。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先发海捕文书下去找人,找到之后,恒儿你亲自带她,去郑氏给郑家道歉。”
      “是。”
      谢恒应声,众人听着李宗的安排,各怀心思。
      他这明显是各打五十大板,不追查刺客,不追究给南衙十六卫送信,但留下了杀郑平生的洛婉清。
      那洛婉清,到底是不是李宗派出来的?
      而今日刺杀李宗之人,又是谁安排?
      朝臣心中都疑问,有无数可能,可谁也不敢多言,李宗疲惫摆手,撑着额头道:“下去吧。归玉在这里等着,同朕一同回宫。”
      “是。”
      李归玉应声,明白李宗怕是被今日刺杀惊到,一个杨淳已经不足以让他安心,要留下他这个亲儿子看守。
      李宗开口,在监察司关了一天的人便立刻起身,赶紧离开,就怕生变。
      等所有人走后,李宗由杨淳扶起身来,叹息道:“恒儿,随朕进来。”
      谢恒跟着杨淳去到后院书房,刚一进屋,李宗转手便是一巴掌猛地扇在谢恒脸上。
      谢恒站在原地不动,李宗盯着他道:“跪下!”
      谢恒闻言跪地,李宗垂眸看他,眼中尽是冷意:“是不是放纵你太久,你就忘记了自己是个什么东西?监察司司主?这个位置是谁给你的,你还记得吗?”
      “记得,”谢恒平静道,“是陛下。”
      “那你还敢这样做?”李宗有些不可置信,看着跪在面前的青年,想不明白,“你没听到她喊什么吗?她做什么吗?现下全天下都觉得是朕指使她!你还要保她?!”
      “但现下——”谢恒开口,提醒道,“全天下人也都知道,我袒护她。”
      李宗一愣,谢恒扬头,认真道:“君父,这样的罪责,请让灵殊来担。”
      言出瞬间,李宗突然明白谢恒今日的用意。
      这么多年世家尾大不掉,每一任君主都受其钳制,如果此次郑氏不反,那日后所有世家做事都要有所掂量。他的帝王之位或许能达到李氏有史以来权威最盛之时。
      若是反了,谢恒当真能在一月内平定司州,那其他世家必定不敢作乱。若谢恒不成,他就可以将一切罪名推到谢恒身上。
      他一个监察司司主,哪里来的情深似海?不过就是洛婉清是他一手指使刺杀郑平生。
      到时,刺杀郑平生是谢恒的罪,兵祸司州是谢恒的罪,他把谢恒斩了,至少能留条活路。
      就像当年把崔家退出去,他便能保全自己一般。
      可他竟有如此忠心?
      李宗一瞬间有些无法相信,他呆呆看着跪在面前的青年,听他认真分析道:“君父,今日是他们要刺杀您,他们已经按耐不住了。如果您再忍让下去,他们只会觉得您软弱可欺。之前是在大殿上当着您的面毒杀证人,如今敢当众行刺,在我们搜查时直接调南衙十六卫,这般下去,您觉得——”
      谢恒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李宗已经明白他的意思。
      世家的行为一步一步升级,早晚有一日,或许便会将他谋害在那座金座之上。
      李宗沉默不言,他想了许久,终于道:“为什么?”
      他看向谢恒,盯着谢恒的眼睛:“他们为什么要刺杀朕?”
      “陛下是让微臣去查吗?”
      谢恒直接开口,李宗一顿,随后便反应过来。
      是玄天盒。
      他神色慢慢冷下来,突然间明白,这些人,是知道他打开玄天盒了。
      那层大家心照不宣的纸页,似乎一瞬戳破。
      其实他从未想过追究旧事,可这些人,却在以为他清楚旧事之事,毫不犹豫选择了刺杀他这个君主。
      愤怒累积在李宗心头,李宗嘲讽一笑,转过头道:“罢了,朕明白了,是朕误会了你。”
      说着李宗转头看他,眼里有了慈爱和愧疚:“抱歉,是朕下手太重,灵殊,朕在这个位置……”
      “微臣明白。”谢恒立刻接话,认真道,“陛下于灵殊,有栽培之恩,有君父之情,崔氏不顾我的死活,谢氏不管我的性命,只有陛下,如师如父,陛下这一生,都不必对灵殊说抱歉二字。”
      李宗听着,心念微动,看着面前这个青年,忍不住道:“你若是我亲子多好。”
      若他是他的儿子,何愁李氏基业?
      谢恒闻言笑起来,只道:“陛下能有此心,微臣荣幸之至。”
      “行吧,便按照你说的,洛婉清先留着,如果郑氏没反,忠心于朕,再杀她当作对郑氏的态度。若是郑氏反了……”
      李宗冷笑出声,没有多说。
      谢恒垂眸,只应了一声:“是。”
      “好了,那就这样,朕不多留了。”
      李宗拍拍他肩头,认真道:“早点把人找到吧,洞房花烛,你一个新郎官独守空房,岂不可惜?”
      “陛下玩笑了。”谢恒说着,送着李宗出门。
      眼看要到外院,谢恒突然想起门口李归玉,轻声道:“陛下,杨大监位列宗师第二位,是信得过的人。但三殿下,别走得太近,今日之事微臣还未查清楚,陛下谨慎为好。如陛下不放心,我送陛下回宫。”
      李宗闻言,想了想道:“好。”
      说着,李宗便同谢恒一起走了出来。
      到了人前,他便停下和谢恒说话,由李归玉谢恒一起护送着回宫。
      一路上所有人沉默不言,这一夜,东都官场之上,每一家都在点灯夜谈,没有谁能安睡。
      等到李宗回到宫中,李归玉谢恒一起走出门去。
      两人行走在宫门,李归玉似是终于冷静下来,他仿佛是明白了什么,平静道:“我听说,当年《大夏律》最初的构思是源于谢司主,后来历经完善,才成了之后的成书。”